"层间位移角"与"楼层位移比"
最近在做一个体育馆结构时,遇到了这个概念,由于没有相关高层结构方面的设计经验,对这两个概念一直很模糊。查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总结一下:
概念
- 层间位移角: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 楼层位移比: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出发点
这两个概念主要是用来衡量高层结构刚度分布情况的,“层间位移角”用来衡量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分布,“楼层位移比”用来衡量结构的抗扭转刚度分布。
注意事项
- 由于高层结构一般较高(高宽比较大),进行地震计算时常把每个楼层假定为一个质点,因此在求这两个量值时都必须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得出的,弹性楼板条件下得到的值将没有意义(此条个人理解);
- “层间位移角”计算时只需考虑结构自身的扭转藕联,无需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
- “楼层位移比”时算时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但不考虑双向地震;
- 双向地震作用计算,本质是对抗侧力构件承载力的一种放大,属于承载能力计算范畴,不涉及对结构扭转控制的判别和对结构抗侧刚度大小的判断;
- 对于那些特别重要或特别复杂的结构,作为一种高于规范标准的性能设计要求,可以在计算这两个量值时考虑双向地震。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