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结构制作过程中普遍应用的矫正方法,主要有机械矫正、加热矫正。加热矫正利用对钢构件的局部加热后的冷却收缩效应,来消除构件的变形。([Ben]:这里时在哪面加热,哪面收缩,和简单想像热涨冷缩正好相反,如下图所示:)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 50205-2001中规定加热温度不应超过900℃,低合金钢在矫正后应自然冷却(即空冷)。加热矫正是一门较难操作的工作,方法掌握、温度控制不当还会造成构件新的更大变形。在钢结构制造中一定要慎重使用加热矫正,尽量采用合理的工艺措施以减少变形,矫正时尽量可能采用机械矫正。当不得不采用加热矫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烤火位置不得在主梁最大应力截面附近; (2)矫正处烤火面积在一个截面上不得过大,要多选几个截面; (3)宜用点状加热方式,以改善加热区的应力状态; (4)加热温度最好不超过700度。([Ben]:这个温度好像和《钢结构验收规范》有区别,估计和钢号和经验有关系,不是死的)
这是一个老朋友十几年的建筑结构行业从业经历的结晶,近期将他这些年的感悟汇积成册,叫做《结构软件学而思》,从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说起,用不一样的风格探讨了与结构相关的或者看起来不是很相关的方方面面。作者完形成初稿后,第一时间给本人发来了草稿,在此深表感谢。作者从事过多年的结构软件开发和结构设计相关工作,其中的一些观点偶也是很认同的。比如:“结构设计软件之于建筑结构工程师,正如相机之于摄影师,亦如交通工具之于行者”,只是一个工具,“比相机更重要的是相机背后面的那个人。”现在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学设计首先是学软件,照着软件的例题一步一步地学操作,以为学会了软件就可以做设计了,其实还远不够,因为大多数人只是在为学软件而学软件,而真正的重要的是为学设计而学软件,学好软件只能帮助我们做好设计,不代表全部。做好设计更重要的是心中要有扎实的力学概念和创新精神,有些人不会用这样那样的分析软件,但力学知识清楚,一样可以指导别人做设计甚至做决策,而那些所谓“精通”软件使用的人则整天就是建模和计算。力学概念和创新从哪里来?这个我觉得短时间内学不来,也学不好,要能过实践的磨练和长期的有心积累。无论你认同与否,作者的观点无疑是这纷繁社会的一家之言,如果你欣赏作者的想法,就请给于支持和关注,如果对作者的说法持有保留意见,那么也请你给于关注,因为这与你并无损失。不多废话了,有兴趣的朋友关注以下链接,偶这里提供一下作者的自序和目录:自序与目录(本地) | 作者博客 孔夫子旧书网有全文在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