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结构之双曲拱桥

【写在前面】:预制结构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桥梁结构很早就开始预制了,现在抗装配式还是有必要吸取一下老一辈工程师的经验的。今天介绍一种在我国桥梁史上赫赫有名的“双曲拱桥”。 什么是双曲拱桥 拱圈由纵向拱肋和横向拱波组成的拱桥。所谓双曲拱是指桥梁有纵、横两个方向的桥拱。纵向拱的是指桥梁的主拱圈,在外形上与一般拱桥完全一样,为弧度不同的拱圈。横向拱是双曲拱的主要奥秘,它是指在纵向的大拱圈上,并排砌筑几组小拱圈,就像是一排排

预制结构之双曲拱桥

白话“建筑工业化”(zz)

【写在前面】:转向建筑工业化方向有四个年头了,也没有仔细思考一下什么是建筑工业化。时不常地还要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原理给人解释半天,解释完还将信将疑。建筑业虽然是技术革新很缓慢的行业,但作为从业者也应该时刻保持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今年看到一篇写得很不错小文,觉得有益于不太了解建筑工业化的朋友提高认识(我个人读了也是收获很大的),特全文转载于此。原文发表于 iStructure 微信公众号,作者李彦鹏。 建筑工业化概念近几年很火,不时就能在各种场合看到听到,但小i总觉得和自己的关

白话“建筑工业化”(zz)

Platform Framing & Balloon Framing

看书看到不懂的名词了——Platform Framing,于是问了一下谷歌,原来不是专指框架结构,以下是简单介绍。 Platform Framing 暂译作“平台框架结构”,这个是美国目前主要的住宅结构构造形式。楼面梁或楼板直接压在墙体顶面,将墙体等竖向构件打断的一种做法。下一层竖向墙体直接压在楼板梁或楼板上。这种构造易于防火,且在下层建造时楼板可提供一个操作平台,因此叫“平台框架”吧。

Platform Framing & Balloon Framing

预应力混凝土开拓者Freyssinet

写在前面不能只关注技术,学习点结构工程的历史有时也挺有意思的。今天学习整理了一位预应力混凝土方面的巨匠-Freyssinet。当然,提到预应力,我们还有一个值得华人骄傲的“预应力之父”——林同炎,和Freyssinet相比,林算是后辈了。Any way, 致敬...Eugène Freyssinet (1879~1962),法国土木工程师,预应力混凝土的主要开拓者。

预应力混凝土开拓者Freyssinet

应变渗透与粘结滑移

最近,遇到一个新概念:应变渗透(Strain Penetration)。名字听起来很高深的样子,同时发现知乎上也有人在问这个概念,于是通过查阅文献给自己科普了一下。原理简述假设一根钢筋充分锚固于混凝土中(这里充分锚固一般指满足规范的锚固长度),当有一个非常大的拉力作用于钢筋端头并使钢筋屈服,很明显拉力是通过钢筋逐渐传递到混凝土中去的,沿着钢筋的长度方向由外到内钢筋的拉应力逐渐减小,混凝土的粘接力整体上逐渐增加,直到某一点钢筋拉应力为零时,可以认为完成了拉力的传递。在拉力传递的过程中,钢筋的应变和混凝土的应变均是逐渐变化的,因此形象地称之为应变渗透(Strain Penetration)。图1 充分锚固钢筋的应变渗透...

应变渗透与粘结滑移

理解Revit中的各种参数

Revit模型可以说是“一切皆族,一切皆有参数”。今天就说说Revit中的参数。参数的种类Revit中项目(即Project)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族(即Family),项目中可载入别的族文件,族文件还可以嵌套另一个族,以此类推。相应的,Revit中的参数在项目层级可分为项目参数和共享参数两类;在族层级也可分为族参数和共享参数两类。族层级的族参数类似于项目参数,是依附于族而特有的参数。

理解Revit中的各种参数

钢材的上屈服点与下屈服点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又称为屈服极限 ,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图中的$B_上$点)和下屈服点(图中的$B_下$点)。定义上屈服点upper yield point($\sigma_{sU}$):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下屈服点lower yield point($\sigma_{sL}$):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我国钢结构的材料规范(如《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等)对钢材屈服强度的定义均指“下屈服点”。

钢材的上屈服点与下屈服点

钢材伸长率的几个概念

今天听了中国建筑标准研究院郁总的报告,提到了一个以前不太注意的概念:钢材的伸长率。借用郁总附图,在此总结一下。伸长率的几个概念1.断后伸长率(A):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2.断裂总伸长率(At):断裂时刻原始标距的总伸长(弹性伸长和塑性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3.最大拉力总伸长率(Agt):钢筋在受到最大拉应力时的总伸长(包括弹性伸长和塑性伸长)对应的伸长率。4.最大拉力非比例伸长率(Ag):钢筋在受到最大拉应力时的塑性伸长对应的伸长率。...

钢材伸长率的几个概念

中澳规范风荷载的代换问题

基本风压(速)与设计风压(速)基本风速是不同地区气象观察站通过风速仪大量观察、记录,并按照“标准条件”下的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到的该地最大平均风速。这里的“标准条件”一般指标准的地面粗糙度类别、标准高度及重现期、平均风时距和平均风概率分布类型等。不同国家的规范,标准条件可能不同。基本风速通过伯努力方程可转换为基本风压(如中国规范中的$\omega_0$)。设计风速和设计风压指基本风速或风压考虑了高度系数等与建筑物本身特性无关的因素后直接作用于结构上的风速或风压。基本风压(速)的影响因素...

关于焊缝超声波探伤的最小厚度

超声波探伤的原理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质界面上具有反射的特性来确定介质内部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遇到缺陷,缺陷的尺寸等于或大于超声波波长时,则超声波在缺陷上反射回来,探伤仪可将反射波显示出来;如缺陷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声波将绕过缺陷而不能反射。工件厚度小于8mm就不可以用超声波探伤了吗有经验的工程师经验会提醒:壁厚小于8m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就不可以采用超声波探伤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两天查了一些规范,在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中找到了超声波探伤针对不同检测对象的适用范围规定,如下表。另外,国标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特级和评定》中也规定了其适用范围为:母材厚度不小于8mmm的低超声衰减金属融化焊焊接接头手工超声检测技术。暂时的小结是:这个通常所说的8mm下限也不是绝对的,对于无缝钢管壁厚2mm以上也是可以用超声波来探伤的。而对于一般的碳素钢、低合金钢板材6~8mm以上宜采用射线探伤。如果有人了解更深刻的原因,欢迎指正。

关于焊缝超声波探伤的最小厚度